不講是講者或是聽眾,相信大家都會希望台上台下能有多一些的互動,尤其是台上,大部份的講者應該都會希望聽眾能有多一些的反應與回響。2016年9月25日,我在士林的天文館遇見了一群熱情聽眾,不止有問必答(我有問、聽眾必有人答),而且答案都相當有深度。

來到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(士林天文館),在一樓看到我這張搞笑的照片,會不會有人以為這是戰隊的表演走錯呢? ^^|||

fb_img_1474810730180

我講到我國福爾摩沙衛星一號是個「科學衛星」,它的資料可以讓專家學者、大學教授們做很多科學研究,這時候我問大家做「用來做學術研究的人造衛星到底對台灣重不重要?」,對我來講這個算是一個艱澀、深奧、不好回答的,差不多就像是問你「念書到底要幹嘛?」一樣的大哉問。

20160925_140611

我原本心中想的,只是出這個問題,停頓2秒後就要講出我的想法了,沒想到就有3位聽眾舉手了,第一位朋友分享完之後,後面又有很多朋友陸續舉手,而且還講出了我原本在下一張投影片預設好的答案。我總綜一下大家的答案:

  • 學術研究能力也是國力的表現,透過研究成果發表也可以讓世界看見台灣
  • 經由學術研究內容成果的累積,也可以讓生活更進步
  • 雖然科學衛星的資料只能用來做學術研究,但是發展科學衛星的過程也能讓我們的衛星技術進步

fb_img_1474810755961

講座的最後,天文館準備了一個「福爾摩沙衛星三號胸章」要送給朋友們,對我來說這是超有意義、超珍貴的一個歷史文物,它差不多是十年前太空中心製作的紀念品,現在已經絕版了。我問大家有沒有人願意上台分享一下今天的感受,有兩位小朋友上台。因為胸章只有一個,其中一位我也送他太空中心的福衛二號漫畫「來自第8洞蟲洞的訪客」。今天的講座就開心又完美的結束了。

20160925_161412

另外有一件超驚喜的事。我在講座中提到2014年,福爾摩沙衛星二號十週年時,太空中心曾經在天文館旁邊的美崙公園舉辦「跟福衛二號say Hi」活動,內容是許多民眾與帆布在地上排出一個大大的Hi字,再讓福衛二號飛過去幫大家從太空中拍照。當時我在一個升降裝置上,高高的在主持這個活動。回家之後就有朋友在臉書上貼出照片,原來大家在2年前就已經同時出現在太空中心的活動了。透過科學活動結緣,實在是開心啊,也謝謝這位有緣的朋友提供珍貴照片\^o^/

福衛二號 HI 1 福衛二號 HI 2 福衛二號 HI 3
很高興有機會接受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的邀請,感謝館方精心承辦帶給大家開心的回憶!!

20160925_162407

家長回饋:
一年會聽上幾場演講的我們,總是只參與自己愛聽的、熟悉的或想學習的演講去聆聽,9/25為了陪伴走天文館像在走自家廚房的兒子,媽媽我才「勉強」坐在福爾摩沙起飛太空計畫知多少演講會場,這一坐下去沒完了,我竟然從頭到尾不但專心聽講,還不時發出少見多怪的驚嘆聲,有好幾次還忍不住想用力鼓掌(人道關懷那段),兩個小時演講結束才發現,我竟然整場沒有靠著舒服的椅背而是一直維持前傾的坐姿…(媽媽我本來要去睡覺的呀!)。蕭博士,謝謝您打破我們對「科學」膚淺的認知,也讓我們知道衛星原來不只是氣象、導航、軍事…而已,反而具有人道關懷、資源分享等柔而有力的大愛精神。謝謝您!好個台灣之光!真是好棒的演講!

朋友回饋:
活動時間:9/25下午14:00-16:00
主題:「福爾摩沙起飛-太空計畫知多少?」
主講人:國家太空中心蕭俊傑博士
地點: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3F

之前有看大愛電視人文講堂的演講,
https://youtu.be/a-yHWCGGrRk
就很期待有機會,實際聽到蕭博士演講,很開心今天就聽到2小時版本
更詳細更精彩,再加上好多人發問,回饋

*福爾摩沙人造衛星 1到7號
(博士說都是公開的訊息,我才瞭解原來4號.6號是存在的)
*還有怎樣下載福衛3號資料
(人人皆可免費下載,想知道就看科學X博士blog. http://doctorx9000.com
*中間 蕭博士的梗也用不少 (還模仿阿扁(^o^)
*也知可以預約參觀國家太空中心
(揪團平日二四20人以上,有人要一起去嗎?http://doctorx9000.com/2507/
下課花路米專訪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wdsh5htDOp4)
*我一直覺教育第一線不只老師,還有家庭父母,今天現場就好多認真的家長帶小朋友參與
(小朋友乖乖坐在位置2小時,真的有在聽哦,還會回饋 問問題,太棒了)
*蕭博士說得好,如果小時候學過接觸過,知道科學是什麼?長大就算選擇別項科目,也不會覺得遺憾
不是因為分數考到什麼系,所以就唸什麼系
(小時候多方接觸學習,有目標才有方向啊)

***
最後回到演講主題重點  台灣為什麼需要太空計畫?發射衛星只是一個媒介,(福衛1號 2號 3號 5號 7號)
背後蕭博士他感受到的是另個層面~~技術提昇 人道關懷 資源分享 技術自主 國際合作

我感受到的是 一個很認真的分享者,不只是單純認真在工作崗位上,更多是花更多心思力氣,去教育去分享更多理念/學習方法,去讓更多人知道科學是什麼?國家太空中心是在做什麼?我們國家可以有什麼硬實力/軟實力作為?

套句謝文憲 憲哥說「台灣不缺抱怨的人, 只缺願意捲起袖子幹活的人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