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展做一半,同學半途而廢,最容易退出團隊的五個原因
當問到同學是否有興趣參加科展時,很多人都會想都不想,直接表現出自己非常有興趣。但當科展團隊組成,一天一天開始研究後,很多人卻因為各種理由選擇退出,讓科展難以順利進行。 不止為指導老師增加很多麻煩,同時也讓一起做科展的組員們增加許多困擾。
Read More當問到同學是否有興趣參加科展時,很多人都會想都不想,直接表現出自己非常有興趣。但當科展團隊組成,一天一天開始研究後,很多人卻因為各種理由選擇退出,讓科展難以順利進行。 不止為指導老師增加很多麻煩,同時也讓一起做科展的組員們增加許多困擾。
Read More對很多人來說,ChatGPT已經跟Google一樣,完完全全融入生活了。但是運用ChatGPT在科學研究,尤其是像科展這類的「競賽型科學研究」時,學術倫理的問題就很容易浮上檯面。首先,最容易被質疑的,就是「作者」的定義。
Read More這是我這陣子最常被問到的問題。只是這個問題的方向不太對,因為該不該用,能不能用,其實很難用一個原則或是規距來做限制。如果想討論ChatGPT與科展的關係,那我會把這個問題換成「做科展用ChatGPT,適合嗎?」
Read More你是個容易感到焦慮的人嗎?你是不是常常想太多,甚至已經想到造成自己的困擾?我也是個很容易想太多的人,我可以跟你分享一下我面對焦慮,處理焦慮方法
Read More大家應該在不少太空電影中看過,坐在太空船的人自己沒變老,但地球上的其他人卻變老這樣的情節。這些橋段的基礎都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。我常被問到為什麼會這樣,當然如果問的人只是隨便問問,那我就會用一句話簡單講,就是「越接近光速,時間過越慢」。但也有很多人不是隨便問問,是真心想知道為什麼會這樣,那我就會認真解釋。
Read More有同學留言給科學X博士,留言原文:”想要報名生物醫學組,是不是應該要先將自己的生物醫學知識豐富在找主題”。很多想要做科展的人,都會有一種“自己好像不夠資格”,“要等到自己再多準備一點再參加的感覺”。這種感覺說對也對,要說不對也真的不對,而我偏向不對。
Read More我之前買了一個線上課程,我朋友知道後就問我,我想要學的這個東西,其實網路上都已經有很多人免費分享了,只要稍微搜尋一下,就會有一堆的影片跟文章跑出來,為什麼還要另外花錢去買課程?
Read More「把時間拿來做科展,會不會影響成績?」其實這問題是很多家長的疑慮,科展是一個具有規模的研究,其中包含了研究題目的發想,實驗的規劃,團隊的管理,科展作品報告書的撰寫,海報製作,以及口試訓練。這麼多的事情要做,說不需要花時間,肯定是騙人的。
Read More仔細觀察一下,你的朋友什麼時候會跟你說「活在當下」這四個字?通常是那種,有一個美好的體驗就在眼前,但自己卻因為某些原因,而必須要放棄這個體驗,而去做一件比較累比較不好玩的事情的時候,朋友會來勸你放下那件不好玩的事,好好去體驗眼前的美好時所說的。如果人應該要活在當下的話,那我應該做哪件事,才叫做活在當下呢?
Read More我直到進大學之前,根本不懂得什麼叫讀書。現在的我,在跟大家自我介紹時,我會很明確的跟大家說:「我是蕭俊傑,可以叫我科學X博士,我是個科學老師,我在研究科學教育」。
Read More大部分被問到這個問題的同學,第一個想到可以做的事情,可能就是想想科展要做什麼題目,然後不知不覺就在這個地方卡關卡很久。
一個好的科展題目雖然很重要,但是在做科展的初期,除了找題目,還有其他更重要的事。
今年的全國科展受到疫情的影響,評審口試在線上舉行。可能很多同學不習慣做線上視訊簡報,我跟一些選手在做練習的時候,很多人還是用實體簡報的方式在進行,許多線上該注意的細節大家都會忽略,而讓簡報大打折扣。有別於實體,人與人面對面的口試,透過視訊在線上進行口試簡報的時候,有一些注意事項千萬不能忽略。
Read More線上課程不是個新的東西,但因為疫情的關係,相信這段時間有很多人在線上上課。即時的線上課程,是用Google Meet、WeBex、Zoom或是Microsoft teams,那種老師在那一頭教,學員在另一頭學的即時線上課程。這時候,學員這一端的你,會把鏡頭打開嗎?
Read More對於很多有在做內容創作的人,不論是部落格、Podcast,或者是YouTube,日更都是一件很大的壓力。為了感受這種壓力,我也在我的Podcast測試了一下,與其說期待日更之後會有更多人聽到節目,倒不如說我很想知道日更到底是什麼感覺。
Read More我從阿歆小一就開始送她上學。這陣子疫情影響大家,學校也居家上課。今天是阿歆畢業考,難得又要回到學校…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