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不是在想科展題目,你只是在胡思亂想: 這3件事如果不做,你永遠只是在天馬行空

每次在跟朋友的聚餐中,如果有小朋友是念國小的爸爸媽媽,忽然在上飲料時拉椅子坐到我旁邊,大概有一半就是要來問科展的問題。

 

這次的同學會,也不例外(同: 我同學;X: 科學X博士)

同: 「同學,我有看到你在YouTube上科展的影片,很紅喔」

X: 「還好啦,騙呷騙呷」

同: 「我小孩最近也要開始做科展,你有沒有什麼可以幫他的?」

X: 「沒問題啊,他要做什麼題目?」

同: 「做什麼題目是還沒有想到啦,他就是很喜歡恐龍,很喜歡甲蟲。很喜歡養一些,看了有點可怕的東西。」

X: 「昆蟲很不錯啊,想法應該蠻容易延伸的,你小朋友想怎麼做呢?」

 

我的同學遲疑了一下,接著說: 「其實小朋友也不知道要做什麼,他就是很喜歡昆蟲,希望能從這些喜歡的東西,找出一些拿來做科展的題目。」

我跟我朋友認識很多年,講話不太需要客氣,我就半開玩笑的直接捅了他一刀: 「你們小朋友是不是根本就是在胡思亂想、天馬行空,根本都不像是個科展題目,對嗎?」

我同學馬上點頭如搗蒜的說: 「對對對,所以才要問你看怎麼辦啊!」

很多人在想科展題目的時候都會這樣子,「我想要用機器人做題目」、「我想用太陽能做題目」,然後開始天馬行空、胡思亂想。我先說,其實我非常鼓勵天馬行空、胡思亂想。就是要這樣的開始,才能夠讓大家對科學有興趣,進而產生探究的動力。

但是重點來了,如何能把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,聚焦成一個真正可以做的科學研究題目,那就需要有一些有條理的步驟了。以下三個步驟,大家不妨試試看。

 

找科展題目第一步: 一定要寫下來

你問我說,我放在心裡不行嗎?為什麼一定要寫下來呢?我們在書寫的過程中,就是一種邏輯的整理。把東西放在腦中,會有很多步驟、很多細節被自己不知不覺得跳過。但是寫下來就是白紙黑字,先做什麼,再做什麼,觀察什麼,檢查什麼,測量什麼,實驗的最後可以找出什麼結果。

在腦中想的只是一個大方向,把它寫下來之後,就會發現有哪些遺漏的,或是有哪些盲點。用紙筆或是電腦把它紀錄下來,絕對是你把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,慢慢聚焦成一個科展題目的重要步驟。

 

找科展題目第二步: 尋找想法中的公式、定理或定律

去前面第一步中的筆記看看,裡面哪裡有什麼科學公式、科學定理在裡面。把你的想法用文字寫下來之後,一定會發現裡面有很多的參數,很多的變因,很多的物理量。這時候,仔細看看這些參數、變因、物理量,有沒有什麼相關的公式在裡面。

公式所代表的,通常就是有什麼樣的原因,會導致到什麼樣的結果。又或是什麼擾動,又會讓什麼現象產生改變。這些因果關係可能大家都已經知道,你的研究就可以從這裡地方開始,向外延伸,找出特例,甚至於是發現一個新的關係。

這邊指的公式,也未必是一個一定要真正的具體公式,它可以是一個因果關係。把原因與結果中相關的公式列出來,一個科展題目就會漸漸成形。

 

找科展題目第三步: 聚焦想法中的未知

當你做完的第一步跟第二步,你會發現你的筆記上滿滿都是字,還有一些關係式在上面。這時候你仔細觀察一下,你寫的筆記跡之中,一定有沒有人知道的事。這個沒人知道的事,可能就是一個未知,一個值得研究的題目。

就像運動、睡覺、吃飯會影響身材一樣。你知道運動、睡覺、吃飯會影響身材,但是不知道哪一個因素是影響最多的,這就是一個未知,這就是一個可以研究的方向。

想出一個適合自己的科展題目,常常是很多人做科展的痛點。如何能夠將平常生活中閃過的想法,或是自己有興趣的事物,都可以靠著上面的三個步驟,一步一步的慢慢聚焦,一步一步的建構出屬於你的科展題目。

文章原始連結
http://doctorx9000.com/12328/

🔥🔥專業科展線上課程🔥🔥

科展免費分享內容

科展秘笈系列影片

科展Podcast
【科展秘笈-研究攻略】

孩子的科學遊戲:53個在家就能玩的科學實驗全圖解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758522

科學X博士
粉絲頁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doctorx9000/
官網網址:http://doctorx9000.com/
IG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doctorx9000/
LINE官方帳號:https://line.me/R/ti/p/%40doctorx9000
合作連絡:doctorx9000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