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0月31日,這天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辦了一個講座,題目是「我國的太空計畫」。這天的講座對我真是特別的感受。對台上的人來講,最開心的事應該就是「台上的人想要傳達的,台下的聽人都收到了」。不論是在講座中與大家的互動對答、或是講座結束後大家所提出的問題,我都可以會有這樣的感受。
太空相關的工作,一直就是我從小的目標,也很幸運的在一路的努力之外,順利在台灣最高的太空研究單位工作。來到太空中心之後,除了真的接觸到心目中許許多多的高科技設備,國家幾十億的人造衛星也就在身邊不遠的地方,偶爾也會在宛如復仇者聯盟飛船的控制中心走來走去,這樣的感受老實講我還真的蠻喜歡的。
科學的重點不止有在追求科學,在追求科學的路上還有許多花花草草讓人可以體驗人生、看看社會。回想在開始念太空科學研究所的那一天,我的目標就是來到這邊工作;但是真正來到這邊,除了滿足一點點科幻的感受之外,我還有了一個更新的目標:「我希望把我的感受再傳達給更多人」,這些感受不是我對太空科學的莫明崇拜,而是我在學習與了解太空科學的過程中,對人的問題、人與環境的問題、還有人與未來的問題有了一些新的領悟與想法。這些
想法我想讓更多人知道。
有了新目標,就開始動手了。台灣需要正面力量,我最想要的,就是告訴大家台灣如何運用太空的實力,為世界、為地球做了努力與貢獻。「我們的國家在太空中做了什麼?」、「國家有一群人這麼努力用自己的專長為國家努力,那大家可以怎麼樣用自己的力量為國家努力」。很高興今天的聽眾很多學生,大家都是台灣這塊土地未來的主人,如果太空中心對台灣的努力,也可以讓年輕人對自己的未來更有想法、更有目標的話,那太空中心的貢獻將更有價值,800公里上的福爾摩沙衛星也才能真正「觀照世界、守護台灣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