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天跟一位也是做科普的朋友聊天, 跟大家一樣,在疫情之後, 很多的課程跟演講都移到了線上進行。
在聊天的過程中,朋友說,他覺得線上課程的效果很不好, 實體活動有很多現場的互動, 人與人的接觸,以及熱絡的氣氛,都沒有辦法透過線上來表現。
我朋友繼續往下說,把課程跟演講移到線上,對主辦單位來講非常方便。可以節省下給講者的差旅費,還可以不需要去高鐵站接講者, 也省去了活動結束後,傷腦筋要不要禮貌上跟講者吃頓飯的尷尬。
似乎,在線上辦活動, 這是對主辦單位來說比較輕鬆省事的方法,活動能夠辦線上,就不想辦實體。但是對講師來講,隔著一個網路,傳達的力道就弱了許多。
我也在線上做過幾次演講,的確有實體的效果難以在線上表現。但反過來說,線上也有許多優點是實體比不上的。至少上面提到的那些都是優點。
我朋友知道我常常做科普到處跑,原本可能預期我也會排斥線上,但看起來我並好像還好,於是朋友直接問我,「你真的覺得線上可以取代實體嗎?你把實體搬到線上,效果沒有打折嗎?」講到這,我知道我朋友的癥結點在哪了?
首先,線上課程的出現,本來就不是來「取代」實體課程。就像線上可以交友,實體生活仍然會認識新朋友。線上可以買東西,實體商店目前仍然有必要存在。除非元宇宙真的完全實現,不然實體課程還是會存在。
再來,如果是單純把平常實體課程的PPT,實體課程拿來問學員的問題,實體課程的互動方式原封不動的搬到線上,那效果肯定是不好啊。我並不是直接把實體搬到線上,我是為了線上的形式,再把課程內容重新編排過,變成適合線上界面的版本。
想想看就知道,實體課程可以指著投影片說”這裡”,實體課程可以直接發小禮物帶動氣氛,實體課程還可以放下麥克風,跟學員講悄悄話,這些安排如果直接搬到線上,怎麼可能行得通。同樣主題,移植到線上進行,課程絕對需要重新設計。
線上與實體兩者各有優點,兩者可以互補,兩者也都不完美。線上課程是一個新管道,它會讓教學有更多的表現方式。認真上課,認真備課,不論是實體或線上,都可以讓學員有滿滿收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