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會找不到科展題目?
有網友私訊問我,他的自然科學相關科目成績都很不錯,對科學很有興趣,也認真想要做科展。但是真的怎麼想都想不到要做什麼題目,問我怎麼辦?
的確,很多想做科展的人,都會在想科展題目這件事上卡關很久。大家問題是不外乎是”怎麼想到一個既新穎又有意義的題目?”、”想到題目值不值得做?”、”做到一半如果有不會的怎麼辦?”
明明自己有科學上的實力,明明對科學很有興趣,就只因為想不到題目這件事,在這些問題卡關太久,就把想做科展的念頭輕易的放棄了。
選擇太多,才是你的問題
想做科展的同學,多半是原本就對科學很有興趣,看過很多科學的書籍或影片,甚至是已經做過很多的科學實驗。既然不是科學小白,那為什麼想不到科展可以做什麼題目?
你覺不覺得,想不到科展題目這個感覺,好像跟想不到午餐要吃什麼很像?吃午餐的經驗你已經夠多,但中午還是常常為了要吃什麼而傷腦筋。
唯一不同的是,科展想不到題目,就一直想不到題目。但想不到午餐要吃什麼,到最後你還是會找個東西吃。
對於今天的午餐來說,你不是要品味一道料理,也不是要享用一道佳餚,吃午餐是一個填飽肚子的過程。所以你會在你諸多喜歡的選擇中,選一個適合的來吃。
想不到科展題目也是一樣,非常喜歡甲蟲的同學,會直接做生物的科展題目。但對科學普遍都喜歡,什麼都有興趣的人,會反而不知道要做什麼才好。
科展可以「硬做」
這時候怎麼辦,就跟午餐不知道要吃什麼一樣。很簡單,直接打開一本科學實驗的書,挑一個喜歡的實驗,然後「硬做」。
很多人找不到題目,就是因為想太多,做太少。有了題目就擔心會不會太難,會不會沒時間,會不會沒材料,會不會沒人教,擔心的理由100個我也可以想出來。沒有動手,再想下去也不會有結果。
什麼叫「硬做」,你直接找一本科學動手做的書,翻到一個你喜歡的科學實驗,不要多想,馬上去找材料,馬上就做。(如果你沒有特別喜歡哪本書,可以買「孩子的科學遊戲:53個在家就能玩的科學實驗全圖解」)
接下來你馬上就會發現,你出來的結果,很可能跟書上寫的不一樣。書上說會變色,但你做完變色不明顯;書上說會冒很多泡泡,但你做完泡泡只冒了兩顆。書上說溫度會升高,但你做完連你自己都懷疑,溫度升高是不是自己的心理作用。
「硬做」產生的科展題目
你用的材料可能跟書上不太一樣,你做的步驟可能跟書上不太一樣,你等的時間可能跟書上不太一樣,你的手感可能跟書的作者不太一樣。這些不一樣,讓你的結果跟書上寫的不一樣。
為什麼會不一樣?把這個答案找出來,常常就是你科展題目的開始。就像不知道午餐要吃什麼,就在便利商店選一個三明治,之後就會自然選一個合適的飲料,合適的甜點,合適的水果,然後你就有一份完整的午餐了。
科展的價值在體驗
一心一意想做甲蟲,那可以在科展中解決一個甲蟲問題。透過自己設計的甲蟲實驗,讓自己從對甲蟲有興趣,慢慢成為一個甲蟲專家。
如果廣泛喜歡科學,那就在這趟科展之旅,體驗多樣化的科學探索,練習人與人的協作,同時培養負責的態度,成為一個科學專案的負責人。最後你會發現,科展對自己的價值,已經遠遠超過科學本身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