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教科展的時候,常常會被質疑到一個問題:「如果都是X博士的那一套教的,那學生做出來的作品會不會都一樣?」

以前我聽到這句話時,都會覺得有點不舒服,好像有點被冒犯的感覺,所以會有一點點”你對課程有質疑沒有關係,不要勉強來上課”。​

後來多被問了幾次,我就大概懂了。來問這個問題的人,其實就已經是對我的課程有興趣了,所以不是想「質疑我的教學效果」,而只是「不了解想弄清楚」而已。​

而大家會來問,就是我課程文案寫的不清楚,其實反而是我該檢討的問題。如果我把課程內容描述的更清楚,能夠讓大家一看就知道,我的科展課程是不是他需要?能幫他解決什麼樣的問題?可以達到怎樣的預期效果?那大家就不需要每次都來問了。​

回到前面,大家最容易感受到不安的,就是會不會大家都上了我的科展課,然後大家做出來的科展作品都很像。我可以很明確,很清楚的說,絕對不會。​

這可以從兩方面來講​

第一個是科展的內容規劃​
除了「一對一,科展教練顧問課程」這種針對每個不同的學生,有客製化的教學內容之外,其他的課程,都是給大家一個做科展的方向與概念。教的是做研究的脈絡跟方法,而不是直接給大家答案,叫大家實驗步驟一、實驗步驟二該做什麼。​

大家了解了研究的方法,再配合自己的專長,自己的研究進度規劃,自己的興趣與嗜好,然後設計出屬於每個學生自己的實驗步驟一、實驗步驟二。大家都會了解怎麼找出自己的實驗步驟一、實驗步驟二,但大家的都不一樣。​

科展課不像是做蛋糕課,上完之後會全班做出一模一樣的蛋糕;反而比較像簡報課,專案管理課一樣,大家學會了簡報,或是專案管理的核心精神,然後回去各自發揮,各自處理自己的問題。​

第二點是科展的問題排除​
很多人做科展都是第一次,所以會碰到什麼問題自己也不知道。原本同學會以為只要做好實驗的進度,第一週做什麼,第二週做什麼,之後實驗可以做的一帆風順,如期完成。​

事實上,科展是一個長期的科學實驗,中間有很大的可能,會有完全沒有預期到的問題產生,像是組員退出,家長干涉,甚至是疫情停課等,這些意外的問題一個一個跑出來,而這些問題大多與科學實驗本身無關,卻會成為科展最大的阻礙。​

我們的科展課程中,有一部份的目的就是為了要排除問題。這些問題大家都會碰到,提早了解可能會有什麼問題發生,就能提前做好準備,預防問題的發生,而把所有的能量全部放在科學相關的研究上。​

也就是這樣,大家還是可以各自做出屬於自己的優秀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