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位國小老師班上剛要開始做科展,來跟我討論,聊了一陣之後我問到老師,打算幾個組員一起做科展?
老師說,他準備找他們班上的某兩位同學一起做。
我問,為什麼想找這兩位呢?
老師說,他們其中一位是班上自然與生活科技成績最好的同學,另一位是他的好朋友,人也蠻乖的。找他們一起做,應該是不錯的組合。
的確,就像校外的作文比賽,老師會找國語成績較好的同學參加,校外的英文演講比賽,老師會找英文成績較好的同學參加一樣。如果科展組隊的成員是由老師來決定,很直覺的,老師也會想到找自然相關科目成績比較好的同學來參加。
這樣的選擇,對嗎?
沒有不對,但如果是我,我不會這樣選。
自然相關科目成績比較好,它所代表的意思,是同學懂得比較多課本上的東西,或者是說,比較知道要怎樣在考卷上,填上可以得分的答案。當然,自然相關科目成績好的同學,也有可能同時具有做科展的特質,只是這兩者沒有絕對的相關性。
那麼,做科展需要的特質是什麼呢?
我們先從專業上來說,科展是一個專題報告,是某一個特殊領域的研究,而且可能是一個不太普遍的特殊領域。自然相關科目成績好的人,或許熟悉課本上的內容。但這樣的同學,未必就能找到有興趣的特殊領域,且同時願意對該領域進行研究。
科展需要的另一個特質,就是研究的能力。喜歡自然是一回事,同學喜歡自然相關的書籍,喜歡看Discovery節目,它代表的是可能從獲取自然相關知識的過程中,得到學習的樂趣。但科展是個研究,它需要解決一個未知的問題,而求解的過程中可能充滿困難,到處都是障礙。能夠在解決問題、排除障礙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,這樣的特質,跟喜歡自然是沒有關係的。
科展組員條件最後需要的是時間。科展研究常常需要運用到課業外的時間,說不定還會占用到放學後,或是週末的時間。如果同學本身已經有許多課外活動,像是補習,或是體育與才藝課程,就可能難以協調出配合科展研究進行的時間,甚至有可能因為補習調課或是才藝競賽,而影響科展執行的進度。
選科展組員時最重要的,是能讓組員確實明白做科展所需要的付出,組員彼此也確實能配合研究進度與時程,更重要的,是具有勇於面對問題,樂於解決問題的特質。自然相關科目成績好或許不錯,但絕對不是選科展組員的必要條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