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這個網站裡面,有一個可以讓網友們發問的管道,有科展相關的問題都可以在那裡發問。最近收到有位網友問了一個問題,他問說「怎麼樣的科展會得獎?」

這問題看起來沒有問得很完整,不過他的問題就只有短短這幾個字,那我只好自行腦補,把它解釋成「如果以得獎為目標參加科展,那可以怎樣努力?」

先講,每個人參加科展都有自己的目標,有人是為了科學研究,有人是為了興趣,為了得獎也是一種目標。就像參加很多比賽一樣,為了得獎而參賽,很OK。

很多人做科展,都會卡找科展題目這個地方,如果是以得獎為目標來做科展的話,很自然就會去想,是不是做什麼樣的科展題目,或者是哪個領域的題目,會比較容易得獎?

當然,就像選美一樣,科展的審查會帶有評審的主觀,所以很難有一個「科展必勝公式」,只要照著公式,就會在科展競賽中得獎。但仍然有幾個可以努力的大方向,只要方向對了,那自然會有較高的勝率。以下整理了三個可以加強的地方。

第一點、加強相關理論深度
許多同學在做科展時,在想到一個題目之後,常常會不知不覺,只把注意力專注在自己想到的部份,而讓自己的眼界成為研究深度的限制。

既然把一個題目拿來做科展,那就代表自己應該對這個題目有一定的了解與認識。而任何一個題目,也都有機會把理論往更深一層去推進。

從自己想到的題目出發,了解它的歷史背景,同時多閱讀相關研究報告,看看有沒有新的發展或議題,如果有機會,也可以與相關學門的專家學者進行訪談,從中找出更深入的研究方向,增加研究的深度。

第二點、加強實驗方法細度
科展的題目常常是帶著一個問題,再透過實驗來找出問題的答案。而從實驗的假設開始,接著實驗步驟的擬定,再到實驗執行的方法。這一連串的動作,可以用簡單的方式帶過,也可以仔細的琢磨每一個細節。

最直接的方法,在實驗器材與設備的選擇上,使用品質較高,精確度較高的儀器,自然可以減少誤差,提高實驗的準確性。在每次使用器材與設備時,也經過某種程度的校正,也可以讓量測結果更準確。

在某些狀況,也可以從實驗進行方式與操作流程來加強。一個實驗做一次得到的數據當做結果,與一個實驗重複足夠多次後得到數據,取平均並計算標準差之後所得到結果相比,自然是後者的結果較具有可信度。

另外在進行實驗時,注意環境因素的控制,像是溫度、濕度、光線、聲音等等,強調減少外界的干擾,避免因為環境因素而造成誤差,使實驗結果更加準確。

將上述針對實驗精準度的步驟確實記錄在科展說明書中,讓讀者了解自己在實驗精確度上的要求。

第三點、加強表達能力強度
科展需要表達的有三個部份,第一是科展作品說明書,以書面方式,把作品做最完整的呈現。第二是科展海報(疫情期間線上審查,則為投影片),配合美工編排,作為口試審查發表的輔助。第三則是口語表達,在審查現場透過口語的方式,將作品介紹給評審委員。

在科展作品說明書方面,需要注意的是內容描述的完整。透過文字與圖片,清楚地表達出作品的研究目的,實驗進行方法與步驟,並引導讀者了解實驗結果,並面實驗結果提出自己的看法,最後對研究做出結論。確實將每一章節清晰且具體的描寫,協助讀者清楚理解研究之價值。

在科展海報方面,需搭配口試審查時,作者預計要講述的內容順序,以及想要傳達的研究重點來做安排。科展海報的版面有限,需從科展說明書中謹慎挑選內容,編排於海報的適當位置。除此之外,科展海報在無人解說的情況下,仍然需要是一份完整的作品,不能過度精簡。製作時需要顧及研究中的每一個重點,就讀者算只看海報,也能完整了解研究的核心重點。

在口語表達方面,講者需要精熟科展作品的內容,以流暢的口語進行發表,避免以逐字稿的方式背頌。並掌握講述節奏,避免在作品的某一部份占去太多時間。在問答的時候,要專注聽取評審委員提出之問題,在確實理解問題後,然後給出明確的答案。如果不知道答案,可以表示需要進一步研究,同時預先想好可能會被問到的問題。

一個優秀的科學實驗成果,絕對需要兼顧在科展作品說明書、科展海報與口語表達這三方面的強度。

與其在想「怎麼樣的科展會得獎?」,不如想想怎麼樣可以在於的研究題目上加強,可以在哪些方面多下功夫努力,讓自己不管做什麼科展題目,都可以提高勝率,在眾多的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