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天在犇亞聽了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與泛科活動舉辦的「創業失敗了怎麼辦?」講座,講座請來了兩位講者與大家分享,而活動中有開放聽眾提問的時間。我不是站在台上的講者,但許多台下聽眾的問題,我實在忍不住很想插嘴回答,而演講中的許多議題我也真的很想談談。所以就回到我的部落格,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分享:

22045

首先回想一下為什麼要創業,當然很直接的「要賺錢」一定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,但賺錢可以上班就好,為什麼一定要走創業這一條路?在講座中用賺錢與負債來衡量成功與失敗,當然創業之後有沒有賺錢絕對是非常重要的事,但選擇「用創業來賺錢」,它所代表的意思應該是創業者自己擁有自己的夢想,有想要達成的目標,而希望在付出努力達成自己夢想與目標的過程中,得到應有的報酬與收入,這才是創業的目的。把夢想拿掉,那就只剩下勞務,不是創業了。

我還是沒有否定用賺錢與否來衡量創業是否失敗,但這又會回到另一個問題:「你是創業失敗,還是只是還沒成功?」這句話在我來看,其實可以算是一句空話。就像我在外面做太空演講時,常會有聽眾問我有沒有外星人一樣,外星人是真的不存在,還是還沒被發現而已?有沒有外星人的問題並不是在問我「科學上能不能證明外星人存在?」,因為如果可以證明,那早就被新聞大報特報了,還原一下這個問題的本質,聽眾問我的問題其實是「蕭老師,你相不相信有外星人?」同樣的道理,還沒成功(或是還沒賺錢)的一個創業,沒有人能告訴你繼續做下去是會成功還是會失敗,比起讓台上的講者告訴你會不會成功,你是不是更應該深層的挖出自己內心的初衷,沒有人比你更了解你的現況,沒有人比你更了解你的問題,也沒有人比你更了解你碰到的無奈,你「相不相信」你做下去會成功,才是你要不要承認失敗的關鍵

22046

話又說回來,到底要努力到什麼時候,才能好好的面對自己承認失敗。當然很多創業者會以「賠了多少錢」設定一個停損點,等資金賠到了那個金額時就承認失敗。但不見得每個行業都適合用錢來衡量,除了錢,其實你的時間與精力也都在一直被消耗。尤其是當你的營運是時好時壞、不賺不賠,或是僅有小賠的情況下,雖然沒有一下虧很多錢,但是卻在自己花了很多時間與精神,這個創業初期的小小虧損你撐得起,但要撐到什麼時候才要承認失敗?

你可以用一個假設的問題來檢查自己是否該要放棄了。想想在你放棄這個事業的半年後,你會不會想到「如果放棄之前我再…,說不定就成功了」,那些點點點所代表的事情可能是「再多放一些網路上的廣告」、「再把店內裝潢弄得漂亮一點」、「再多辦一些商品促銷活動」,這就表示你對這個事業還有可以努力的空間,只是你沒有去做而已。什麼時候可以承認失敗,應該就是把「你所有可以做的努力與嘗試都全部試完了」,你已經沒有辦法可以想,你想要更努力也不知道要努力什麼了。這時候的問題應該就是這個行業不被市場所接受,至少這個時間或這個地點的市場不接受

把每一個想得到的招術都確實執行,但是生意還是沒有起色,那就是這時候承認失敗關門大吉了。我們常常會聽到「勇敢承認失敗」這幾個字。承認失敗所代表的除了勇敢,更重要的,它更代表了盡力追求夢想之後的無怨無悔。沒盡力追求過的夢想,說穿了跟空想只有一線之隔。「寧可創業失敗,也不要後悔沒有創業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