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盡信書不如無書」(這是孟子,不是論語喔),現在資訊這麼多,你要相信什麼?資訊多,但很多情況我們沒有辦法判斷資訊正不正確。你看電視、你聽專家,你又怎麼知道電視裡面那個人講的對不對、你相信的那個人是不是真的專家?講到這裡,我想你大概會想揍我,因為上面的問題你真的很難求證,也沒辦法回答。

在2016年的太空夏令營中,太空中心安排小朋友參觀士林科教館的NASA特展,過程中我也有機會結識了許多理念相同的家長們。就在NASA展的最後一週,我揪了有興趣家長們再去看一次。

24396

我們走到美蘇太空競賽的展區時,現場導覽員做了以下的介紹:「蘇聯當時為了趕在美國之前把第一隻動物送上太空,在很忽促的安排下,只花了一個禮拜就把一隻狗送上太空,但很不幸的這隻狗就在過程中熱死了。之後美國也送了一隻黑猩猩上太空,而且平安健康的回地球。」家長團都是熱衷學習的,所以立刻引起討論。

有家長問我說:「我上次看說太空人在太空因為…(省略),所以太空人的眼睛會怎樣怎樣變差(省略)」。
我問這位家長:「你上次看的是一篇真正的學術報告介紹,還是網路上有人寫的?」
家長說:「那是真的,因為那個人還有上電視」

14329391_1263204803698925_1323433394_o

我舉了一個例子想說明我要達表的:
每次地震後都會有一些達人(我隨便舉例,眼皮跳達人好了),會出來講說只要他眼皮跳的不久後就會有地震,所以他可以預測地震。我們沒有辦法查證這則報導是真是假,但我們可以把這段話分成兩個部份

1. 達人眼皮跳之後都會有地震
2. 達人的眼皮跳可以預測地震

我們不要亂亂懷疑達人說謊,但達人完全誠實的前提下,也只能肯定他的眼皮跳之後都會有地震,不能證明達人的眼皮跳可以預測地震。第一點是一個現象的描述(而且是主觀、難以記錄的描述),而第二點就是一個理論,它需要做成報告或論文,經過專家們審視討論才能有的結論。也就是說,看完這則報導,你最多只能接收到一個訊息「有一個人說他眼皮後就會地震」,而眼皮跳能不能預測地震這件事由於目前還沒有研究報告,所以相不相信,或是說你想不想相信,就要靠你自己思考了。(這類新聞我思考了,我思路是這樣)

23551

回到NASA展,其實我也不敢確定家長說的「太空人的眼睛會因為怎樣而變差」,我不是醫生,也沒上過太空,但我可以推測它可能是有關的,因為太空中沒有大氣層隔離輻射,太空衣的保護也可能有限,而且無重力環境會讓血液在頭與身體的分佈改變,所以我這說法是對的。

推測、我,意思是說我把我收到的資訊「處理」過了。我會願意相信這個說法是因為我思考了這件事之後我選擇相信,不是因為電視上的人講的所以我相信

太空這個領域在課本中出現很少,而且很多又是各國列管的機密,所以很多太空的資訊都只是一個說法,不是一個真相,更不是你心中習慣追求的標準答案。這些說法會來自專家或是報導,雖然柯南告訴我們真相永遠只有一個,但這些一定存在的真相可能是你我永遠無法證明的。你能做的只有經由你的思考後決定你要不要相信

23552

如果你了解我想表達的,那我們回到現場導覽員提到的「蘇聯當時為了趕在美國之前把第一隻動物送上太空,在很忽促的安排下,只花了一個禮拜就把一隻狗送上太空,但很不幸的這隻狗就在過程中熱死了。」你相信嗎?想過而往下滑…

.

.

.

.

.

.

.

.

.

.

狗往生了是事實,這種事要造假太難,而且要造假也是造假成功不會造假失敗。而只花了一個禮拜就把一隻狗送上太空這件事我選擇相信,因為送動物上太空是為了未來送太空人的先期實驗,那既然是為了太空人才做的研究,那為什麼不像美國一樣選擇跟人類比較接近的黑猩猩而選擇狗呢?所以有可能是為了爭第一。

「盡信書不如無書」(這句是孟子)。NASA展中有太空的事情是你永遠不會知道真相的。看展過程也可以不要一味接受消息提供者的輸入,多一些思考,你會從這個特展中有更多的收獲。「學而不思則罔」(這句才是論語),才是我揪團最想傳達給大家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