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說故事之前,先想想為什麼要說故事?
這是我在火星爺爺教大家MTV的時候,我心中浮起的一句話。上司與員工、家長與孩子、老師與學生、朋友與朋友、甚至是不認識的人與不認識的人,我們無時無刻,都需要把自己的想法與他人分享、與他人溝通。但,分享與溝通要有方法。這方法,大部份人的人都不會。以下是我的心得:
故事它一直都在,只是你沒有挖出來
這是我完全沒有想到的事。在故事王課程中,我練習的假想對象,就是我們家的小朋友科學教室。我原本想的是,科學教室就是科學教室,面對同學或面對家長時,應該就是要告訴大家,我們的課程有多厲害、我們的老師有多優秀…
課程還不到一半,我就發現我們忽略了一個重點。科學教室的核心價值,能為大家帶來什麼「好處」?是成績、是升學,還是一顆孩子身上的希望種子?我們的存在,到底對同學與家長帶來什麼樣的價值?即使我們有非常寶貴的故事,缺了價值,人家為什麼要聽你講故事?
說故事,也有策略
我聽過有人說過「教創意這件事,本身就是在扼殺創意的產生」。我不是創意專家,無法判斷此話有幾分真實、幾分浮誇。講到說故事,我以為一直覺得,故事不外乎真心與誠意,真正有故事的主角,不論故事怎麼說,故事都會好聽。
當然,我又錯了。那些讓你印象深刻的故事,那些讓你感動落淚的廣告,其實都是你我發生過的點點滴滴。每個人想要介紹的商品,每個人想要傳達的理念,在背後,都有它的故事。說得好,就是好故事;說不好也沒關係,反正沒人會記得。
當然,上完故事王,讓我相信創意沒辦法教,這種說法100%是錯的。
說故事的人、聽故事的人
看電影、聽演講、讀新聞、甚至是看一則廣告,這些都是「單向資訊流動」,電影主角是好人打壞人,你會覺得主角伸張正義,維護公理;當主角是反派時,你又覺得主角壞事幹得充滿苦衷,可以理解。羅胖也說他自己未必100%全對,但你能指出錯在哪嗎?單向資訊的流動是不是讓你中毒了?
「聽故事的人」的角色,未嘗不是跟看電影、聽演講、讀新聞那些「單向資訊流動」的接收者一樣,頂多只能批評資訊給得好或爛,批評完畢,還是得老老實實的等著下一個資料進來,讓自己在這個循環中麻痹,同時享受著給訊息提供者打分數的快感。
故事王的課程,是不是也讓你從資訊提供者的角度,看到電影、演講、新聞的另外一面?再進一步想想,「說故事的人與聽故事的人」,是不是就好像社會上「定規則的人與守規則的人」這樣的關係一樣呢?
故事王的課程,對我來說,已經遠遠超過故事2字。或許我的故事無法撼動百萬人心,但我至少了解,一個撼動百萬人心故事,是故事人花了多少心血才創造出來的。僅此分享。
下圖為課程作業
同學授權引用作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