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喜歡跟各行各業的人聊天,尤其是常常在碰到要等(等飲料、等修車、等影印)的時候,如果店員跟我搭話,我都會跟店員聊下去。
有一次到外縣市工作的時候,在某個「等的場合」又跟店裡的人聊了起來。才知道對方也對科學教育工作很有興趣,而且也是喜歡科學動手做、從實驗中做教學的同好。一開始我們聊了一些彼此的科學實驗,聊得十分開心,聊到我等的東西早就已經等到了還繼續聊。而這個開心,從我們話題的某個分叉點開始中斷。
對方介紹了我在當地一間補習班,我對當地不熟悉,沒有聽過是很正常的,但似乎在當地補教圈子是很有名的。對方講到這個單位時,忽然語氣一轉,對該補習班有很多不滿意。聽對方繼續講,我才知道原來他跟補習班的創辦人是原本是朋友,之前曾一起共事過,他曾經跟他朋友分享過許多他自己的科學實驗設計,只是沒想到後來他朋友自己出來創業,做的又是科學實驗補習班,而且教學內容有很多都是當年分享過的科學實驗,再加上也沒有找他一起合作,所以讓他覺得「我的idea都被偷了」。
「我的idea都被偷了」、「他會成功,當初還不是我的idea」這種話好像常常聽到,尤其是在一開始有共同努力、或是一起工作的伙伴,曾經在聊天過程中想到說「我們可以○○○,然後✕✕✕,就可以成功賺大錢了」。而在聊天那群人之中,有人在某一天確實執行了○○○與✕✕✕,而有人只是放在心上,卻把它當做是自己想到,不可輕易洩漏的寶貝idea。等到有一天,把idea付諸行動的人成功了,把idea放心底珍藏的人就開始覺得不是滋味了。
這個問題,其實是兩個問題。一個在「idea」,一個在「行動」。先講idea,在這個例子中指的就是科學實驗。我常常聽到跟我一起共事的伙伴會講說「蕭博士你好棒,想到用鹽水與雷射筆來教折射。」如果說我下次看到別人用一樣的實驗,在教一樣的科學原理,我也要說他偷我的idea嗎?我一點都不會這樣想。首先,在這個教學實驗上如果真要說我有什麼貢獻,那頂多頂多也只是我想到而已。鹽水本來就會沉在清水下面,折射這個現象原本就在,它不是一個發明,更不是一個專利,它是一個自然存在的物理現象,這些都不是我的貢獻。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,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孫維新館長,用鳳梨與松果來教大家「費伯納奇」數列。它指是前2數字相加,得到第3數字,也就是「1、1、2、3、5、8、13、21、34、55……」,2=1+1,3=1+2,5=2+3…而孫維新館長告訴大家自然界中許多生物,也隱含了費伯納奇數列的秘密,像是松果鱗片,逆時針數會有8列,順時針數會有13列,鳳梨外皮鱗片則是有8、13、21列,向日葵種子,則是34、55列。
孫維新館長用這個生動的例子教大家一個數學,並不代表其他老師不可以用這個方法來教。而我也相信,就算孫維新館長看到,有其他老師用同樣的方式在教費伯納奇數列時,也不會覺得別人是偷他的idea。大家本來就向高手學習,而真正的高手自己也會進步,從來不會擔心招式被學走而被打敗。哪天有學員看到了什麼現象,忽然想起來「啊,這個我看○○老師做過這個實驗」,這瞬間,○○老師的教學任務就已經達到了。不需要去在乎實驗有沒有被人學走。
一直在意這個idea被偷走。這個idea,真的只有你想得到嗎?這個idea換你做,你就會做得好嗎?你的idea,是不是也從其他人那邊學來的?你的idea,真的有這麼值錢嗎?
第二個我要講到的是行動。在這個例子中的行動就是補習班創業。當然,創業時的核心idea的確是非常重要。以這位朋友口中的「被偷走的科學實驗idea」來說,或許補習班的創辦人,當初真的是從這位朋友口中聽到這些科學實驗idea,而且也真的把這些科學實驗用在他開的補習班裡面上課。但是千萬不要忘記,補習班要做起來,絕對不是只有幾個科學實驗idea就夠,經營、管理、行銷,一堆有的沒有大小雜事,這些難度絕對不亞於想到科學idea。
這位朋友又接著說,其實補習班經驗我也有,只是找不到金主投資。那個補習班老闆關係比較好,很快找到資金,把錢砸下去就成功了。那我就追問,如果你想科學實驗idea這麼厲害,那你怎麼不也去借錢開另外一間補習班,用更厲害的idea堂堂正正跟他一較高下呢?其實我已經不太記得他怎麼回答我了,總之大概是一些想要先再多做些準備,多累積一些經驗這些常常聽到的話吧。
一個很棒的idea,真的真的中了大趨勢風口,或許豬也真的會飛起來。但不要忘記。把豬放到風口上,也是需要一番工夫,也是需要一些投資,也是需要承擔一堆責任與風險。就算idea極為精準萬無一失,把豬搬到風口的這個過程,也是需要付出與努力的。一個idea真的很有價值,不代表實現這個idea的過程就是輕而易舉、不需努力的。
再回頭說這位朋友,如果真的想要用實際動手做實驗,來帶領大家進入科學學習的領域,那麼,又怎麼會不知道沒有把你的idea動手實驗做驗證,你的idea就跟那些印在課本上,卻從來沒真正用過的公式與定理沒有兩樣啊。
一個行動的價值,遠遠超過心中一百個idea。老實講,這位朋友還在我臉書裡,不知道這位朋友會不會看到這篇文章?真想告訴你,如果你還有任何更厲害的idea,趕快動手試試吧!看完文章如果大家也有同感,留個言鼓勵一下這位朋友吧~
圖片來源
孩子的科學遊戲:53個在家就能玩的科學實驗全圖解
蘋果日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