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校教的用不到,為什麼我還要學?

 

這個問題不論是出現在家長與孩子之間,或是在老師與同學之間,都不容易有一個簡單清楚的答案。不想念書的一方可以提出「學校學的知識用不到」這樣的理由來拒絕用功念書;而鼓勵讀書的一方也常用「學歷非常重要」的論點來說服對方。到底「努力學習用不到的知識,來換取有用的學歷」這樣的過程值不值得鼓勵?本文將解釋「知識沒用」的迷思,同時強調「學歷很重要」的原因。

首先,我們把學生分為「國中小」與「高中以上」來看。從小我們心目中覺得「肯定有用」的知識,英文是其中之一,它的重要性無須筆者多說。如果把我們的中文溝通能力歸功於日常生活的對話練習,而不是從國語課與國文課學來的話,那用國中小學生們覺得「用得到」的標準來看,大概只剩下數學課教的加減乘除與九九乘法表了。而其他像是歷史課本中的年代與人名、數學課的一元二次方程式、自然課中所背頌的化學式這一類的知識,不論在生活中或是想像得到的未來工作上,都可以歸類到「用不到」的知識。至於像是圓面積怎麼算、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碳等,最多只能算是常識,也不會被認為是用得到的知識。當爸媽被問到學這些有什麼用的時候,大部分的爸媽可能也不容易回答出同學會接受的答案。如果套用這種邏輯的話,那國中小教的知識,用不到的肯定比用得到的多出很多。

學英文的過程我們沒有辦法只去背「肯定用得到的單字」,而是把課本教我們的單字當做資料庫一樣先記下來,在需要的時候把它用出來。現在的國民義務教育既然是12年,它代表這12年中學校所教的東西大家都應該要會的。它除了是知識,也變成了未來的常識資料庫了。我們常常在電視上看一些明星參加問答節目時,很多你覺得很簡單的問題明星們卻沒辦法回答,再想像一下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,如果連「動物需要氧氣」、「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是一年」都不知道的話,你會怎樣覺得呢?不要忘了還有很多像這樣知識都是學校教給我們的,雖然這些知識與工作沒有直接關係,隨著時代的進步,「變成常識的知識」只會越來越多。更重要的一點,就業也不是學習的唯一終點,培養未來生活的能力才是教育的目的

 thinking  

高中與大學的學生,已經可以隨著自己的興趣選擇組別或科系。學生們常提出的「用不到」,指的是學校所教的太理論、與社會現況不符。會覺得學校所學到的知識沒有用,其中一個原因,是因為進到學校之前,還沒有對自己未來設定好目標。一個住在家裡不需要煮飯的人去逛超級市場,看到身邊的各種食材或是烹調用品,一定覺得事不關已;如果自己帶著有限的經費到國外念書,料理三餐的每一項工作都100%需要靠自己完成的時,看到鍋碗瓢盆雞鴨魚肉的感覺又會變的不一樣,就算今天煮飯用不到醬油,也知道總有一天會用到,所以要先買起來準備。知識本身之所以是知識,一定有它有用的地方,只是在接觸到這樣知識的時候,對自己所求追的目標不夠清楚明確,所以才會覺得學校教的知識沒有用

 畢業證書筒  

讀書的另外一個具體的收獲,就是取得學歷。「成績不是一切」、「學歷不等於能力」、「高學歷未必會有高收入」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新規則,同時也成為成績未達家長滿意的同學、或是不想照著父母希望升學的同學們最好的理由。隨著時代的進步,學校早已不是取得知識的唯一管道,網路的發達讓大家無時無刻都處在學習的環境中。回到本文最前面所說的,我們應該把學歷知識的功能分開來看。筆者非常同意有高學歷的人未必會得到較好的工作,也同意高學歷的人在工作中未必會有較好的表現。但試想一個不錯的公司在徵才,收到了1000份的應徵履歷表,在有限的時間裡面,如果沒有辦法一份一份把所有履歷表仔仔細細看完的話,學歷高低很可能就會成為面試優先順序,這個時候,「畢業證書」會變成一張可以讓你被人看見的「門票」,即使你已經是在特定領域有豐富經驗的人,如果你的學歷比大多數的應徵者來得低,那你的履歷表可能連被打開來的機會也沒有。就像找結婚對象一樣,有錢的對象未必會為自己帶來幸福的婚姻生活。一個女生衡量要跟A、B兩位男士其中一位交往時,可能真的完完全全不考慮他們的經濟狀況,但在不知不覺當中,也真的完完全全沒有注意到收入較低CDEF等人。你的能力需要被看見,在一開始,學歷會幫助你被看見

 家長、老師、學生在談起念書到底有沒有用的時候,把「成績」與「知識」分開,針對不同的目的來討論,答案就會比較清楚了。